中新網北京5月22日電(記者 闞楓)“中俄天然氣合作取得實質突破,中俄東海聯合軍演又凸顯雙方高度互信,中俄關係邁向‘新階段’實質上源於戰略上的相互需要。”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左鳳榮22日這樣分析當前的中俄關係。
  22日,在中國太平洋學會太平洋地區合作委員會主辦的“東亞大國關係的新變化”研討會上,當前中俄在經濟、軍事領域的合作升級被眾多專家學者所聚焦。
  啟動中俄海上聯合軍演、簽署“有分量”的聯合聲明、中俄天然氣合作迎來“破冰”……20日至21日,中俄元首在上海的會晤牽動全球目光。
  經歷10多年談判之後,中俄兩國21日在上海宣佈簽署兩份東線天然氣合作協議:從2018年起,俄羅斯開始通過中俄天然氣管道東線向中國供氣,輸氣量逐年增長,最終達到每年380億立方米,累計合同期30年。有媒體將此稱為,一份護航中俄經濟合作升級的“世紀大單”。
  “此次中俄發表的《聯合聲明》明確宣佈將建立全面的能源合作伙伴關係,這份長達30年的合作大單無疑是中俄經貿長期合作雙贏的一個保障。一方面,俄方需要一個穩定的能源出口,另一方面,從地緣上看,中國也需要一個穩定安全的能源供應。”左鳳榮分析。
  雖然,中俄雙方並未公佈此次天然氣合作的最終定價,但是,左鳳榮表示,近年來的中俄能源合作中,中國的資金和企業已經開始進入俄羅斯能源的上游開發,上下游聯動的合作模式加深了雙方利益的密切程度。
  “由於是共同開發,所以,長遠來看價格高低都是雙方得利,這種能源合作實際上提供了雙方經濟合作的深層保障。”左鳳榮說。
  與會專家表示,近年來,中俄關係保持健康發展,但相比於更為緊密的政治關係,中俄經濟關係略顯弱勢。中俄經濟結構互補性強,當前的雙邊經濟合作遠遠沒有達到應有的水平。中國的可持續發展需要能源與資源的充實,俄羅斯則需要國際市場,中俄經貿領域的深化、擴寬和升級,必將使雙方的互補潛能得到釋放。
  除了30年的天然氣合作大單,從20日開始,一場高規格的中俄海上聯合軍演在中國長江口以東的東海北部海空域舉行,中俄元首共同出席此次軍演開始儀式。
  此次聯演,中俄海軍都派出了主力艦艇參加,雙方14艘水面艦艇、2艘潛艇、9架固定翼飛機、6架艦載直升機、2個特戰分隊齊聚一堂。
  此外,雙方參演艦艇首次全部混編,首次演練“聯合查證識別”,首次組織潛艇與水面艦艇編隊進行自主對抗……除了高規格和先進的參演裝備,此次軍演的演習科目也凸顯了中俄軍事合作的升級。
  “中俄並不是結盟關係,中俄的軍事合作是基於自身發展需要和維護地區安全的使命,軍事合作的密切也是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係新階段的重要體現。”中國國際戰略研究基金會學術部主任張沱生分析。
  正如專家分析,長期以來,中俄兩軍保持了開放、互信、合作的友好關係。2003年至今,兩軍多次參加上海合作組織框架下的聯合演習。其中,“和平使命”系列反恐演習自2005年以來已舉行6次,“海上聯合”系列海上演習自2012年開始,已連續舉行3次。
  然而,伴隨著中俄經濟和軍事領域的合作升級,一些西方媒體分析,近期的烏克蘭問題中,美歐對俄羅斯政治上的孤立及經濟上的製裁,加速了俄羅斯的“東進”步伐,而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也客觀上促進了中俄“抱團”。但是,在專家的分析中,這種觀點過於片面。
  “不能簡單理解中俄關係密切是針對某個第三方,中俄之間經濟合作根本上是源於中俄經貿關係的內生動力,政治、軍事關係的提升也是由於宏觀的戰略互需。”左鳳榮說。(完)  (原標題:中俄經濟軍事合作雙管升級 “抱團”因戰略互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m94xmgpb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