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化療副作用者盛夏文李文波攝影
  美國著名醫學家劉易斯·托馬斯曾說,他為醫生本人不患重症感到遺憾。不如此,他無法“親同己出”、“感同身受”地去呵護與體恤對方。換言之,一名優秀的醫務工作者永遠不能繞過病人的痛苦而直接楔入其軀體。microSD他必須在對方的感覺里找到自己的感覺,在對方的生命里照見自己的生命。
  而王廣宇反覆講:“好醫生是有心的。”記憶體他反覆提到名醫特魯多的墓碑名言:“有時會治愈,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他認同現代醫療管理的一個說法,單純的醫療服務只能治愈10%的生理疾病,其實非常有限。因此他才做個“有心”的醫生,把幫助與安慰做到極致。
  這個過程,也是大醫自我修行的隨身碟過程。
  王廣宇道:“中醫特別強調人的情志,我的養生之道即調節精神的方法,就是不間斷地看病。我認為每一個病人都是新問題,每一次看病都是一次探索,用自己掌握的知識治好了病人,心情就microSD非常愉悅。”
  聽診:醫學的人文呼喚
  王廣宇道:“《黃帝內經·徽四失論》提出:還未看病時,要先問患者近來社會地位變遷,不問是第一錯。開始看病時,要問飲食起居,是否有暴苦暴樂,或始樂後苦,不瞭解就開藥,是第二錯。如果不根據以上變化切脈,即使醫術高明,診斷也不可能準確,是第三錯。還要問貴賤,是否有政治經濟上的得失,若不問不知,是第四錯。如果不問患者貧富貴賤,居處條件,形體溫飽,人之勇怯,心中方寸即亂,是治療第一失。不問病人飲食起居或接觸環境,急著切脈,什麼病能夠診斷準確?這又是一失。由此可見,中醫認為問診極重要。”
  聽此,我才明白,王廣宇為何那麼喜歡又那樣擅長和病人聊天。
  聊天,是王廣宇治療的一個重要過程。
  很多人看醫生,有傾訴溝通需要,從敘事醫學來看,疾病是個故事,病人有淚要流,有故事要講,有情緒要宣泄,有心理負擔要解脫。
  “所以要和他聊,聊透了才行。”王廣宇道。
  2014年6月30日下午,鄭州人民路8號,我在美信不孕不育專科醫院王廣宇診室聽診。門前照例是長隊。
  第一個病人是20多歲的梅先生,來自駐馬店的裝卸工。自言2011年第一次來:“是聽我哥的弟妹講的,她是輸卵管不通來美信,懷孕後介紹我來。”
  第一次來時,梅先生弱精,妻子宮寒。拿了十幾天中藥,一個月好了。三年之後孩子都三歲了,“這次來,帶孩子看看王爺爺,順便還想要個姑娘。”
  王廣宇把脈聽診,斷定“男弱精,女氣滯血瘀”。
  梅先生生活貧寒,王廣宇送了他一個療程中藥,價值一千多塊錢,治療半價。
  王廣宇道:“你能自食其力,養孩養媳婦養父母,給社會減輕負擔,我會儘量幫你。”
  看病時,那個三歲的“美信寶寶”,一直坐在王廣宇懷裡,吃著病人送的糖果。
  病例三:一對衣著氣質不俗的母女。女孩極年輕,T恤配短褲,青春洋溢。王廣宇道:“她家在加拿大,跟我回來了。”
  女孩爸媽都是鄭州某醫院醫生,女孩定居加拿大,生活工作很好,但患多囊卵巢,在加拿大治療無果。女孩父母早知道王家醫術,跟著王廣宇回國來了。吃藥調了二十幾天,剛拍過彩超單子,迫不及待地拿來給王廣宇看。
  一看報告,王廣宇大喜:“有卵泡了,排卵很好。你太棒了。可惜你老公還在加拿大,不然這回就能懷上了。”
  母女倆喜滋滋地走了,王廣宇道:“其實醫生有病最難治,他們自己太有想法了。但效果比什麼都有說服力。”
  第五個病例:46歲的中年婦女,想生二胎。
  王廣宇道:“這不算年紀最大的,我治過最大的51歲,孩子讀研究生時過世。她當時已斷經一年,我給她調,52歲時調出月經。再治,生孩子時六十整。”
  病人中也有很歡樂的,有兩對80後小夫妻結伴來,他們已懷上,想優生,請王廣宇來把把脈,他們告訴記者:“王院長把脈能判斷出胚芽好不好。”
  這也是王廣宇“四胞胎”醫學思想(“生得出生得順生得準生得優”)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生得優。
  外國人也認可王廣宇。有位在少林寺習武的烏克蘭女孩伊琳娜,輸卵管不通在這兒治療。
  王廣宇的外地病號不少,他會詳細問末班車幾點,趕緊開化驗單,讓對方化驗結果一齣來就插隊看病。
  最後一個病例,是位女老師,結婚八年沒懷上。做過試管,用過激素,人變胖,不到三十看起來倒像四十多。她坐下就哭,王廣宇找出一部分相關檢查單子給她看:“讓你看這些,是為了讓你沒壓力。別人能治好,你也沒問題。還有一定要聽醫生的,別自作主張,比如上次檢查為啥不按我說的時間來?你當老師不容易,也治了多年了,我從經濟上會照顧你。”
  對這個病人,王廣宇沒看病,幾乎全在做心理疏導。
  王廣宇道:“她的病就是心病。很多生理上的疾病會伴有心理因素,或者說很多生理疾病就是心理因素造成。由於心理因素和生理疾病疊加,往往還會加重疾病或增加治療難度。單純治病很局限,心理疏導治療,太重要了。”
  那一天,他是早晨四點半從外地趕回鄭州,八點開始坐診,至下午兩點多。吃了點東西,沒午休。從兩點半到晚上七點半,病人才看完。之後接受我的採訪至晚上十點.
  王廣宇道:“我在加拿大半年國內半年,在國內,只要不出差,沒有節假日星期天,天天如此。”
  為何如此拼命?為錢?
  “錢對我就是個數字,我生活很簡樸。工作很累,但喜歡。”
  王廣宇隨手拿手機給我看,6月29日18:17,電話1361132xxxx
  小麗:王院長您好!我是北京找您看病的小麗,給您報個喜,我5月24日生了一個男寶寶,已滿月了,很聰明非常可愛。您要多保重身體。到北京來請聯繫,我們想請您吃飯也見見寶寶。祝您工作順利,您和家人永遠健康快樂!
  短信報喜的很多,這是現代人常用方式。更早期,經治療懷孕生子後,病人會給醫院寄照片,美信醫院二樓牆面有個照片牆,貼著滿滿的“美信寶寶”的照片。時間再往前推,病人會寫信報喜,美信醫院一樓玻璃箱和大紙箱中,堆滿各種感謝信件。
  這,才是溫暖“男神”不懈的動力。
  起步,從赤腳醫生做起
  鏡頭一:2014年7月4日,站在新鄭具茨山上,指著漫山遍野的小草,王廣宇道:“這些全是藥,全是我三十多年前當赤腳醫生時,中草藥實踐課的活老師。狗狗秧、星星草、灰灰菜、白蒿、馬齒莧、野蒺藜,全能入藥治病救人呀。”
  這些草藥,幫他救治了不少鄉親。這些草藥,幫他理解了中醫深植泥土的根性。
  鏡頭二:同日,具茨山下千戶寨,村民門前核桃樹下的王廣宇,坐在小板凳上,撕張紙開起了藥方,同時交待著用法兒。
  場景令人感慨,一個走遍全世界的名醫,一個有自己的藥廠跨國收購醫院的企業家,身份變了,內心始終未變,回到具茨山下,他仍是三十多年前那個十七歲的赤腳醫生。
  追尋大醫的成長歷程,從故鄉說起。
  2014年7月4號,我們來到王廣宇的故鄉——辛店鄉柳彎村範河莊。
  村裡有王家老房子,多年無人居住。村邊小土崖邊,有幾口廢棄土窯洞,是當年王家藥材倉庫。
  “中醫吃百家飯,我家數代行醫,你給人看好病,人家把最珍貴東西都給你送來。家裡收的小禮品、瓷器、銅鏡,什麼都有,‘文革’時全流失了。”王廣宇道。
  王家七代傳承,前四代一直在這兒生活行醫。到第五代第六代,才搬進新鄭縣城開醫館行醫。
  在新鄭縣城,王家住在黃帝故里南500米處的後劉拐小街上。1957年,王廣宇出生在後劉拐小街上的一處老宅院里,老宅院2013年10月拆遷掉了。
  王廣宇新鄭縣城的家,現在已成一片綠草地。大片草地里,一棵老槐樹孤單單挺立著,據說是拆遷時老太太們圍坐樹旁,硬保下來的。
  王廣宇走過去,摸著樹幹:“這樹,就在俺家旁邊。我從小在樹上爬來爬去,沒這棵樹,連家都找不著了。”
  王廣宇在新鄭很有名,老鄰居時先生講道:“2013年十月份,他(王廣宇)家拆遷,他從加拿大回新鄭簽拆遷協議,登記時一寫名字王廣宇,登記人一臉驚喜:您就是王醫生?馬上要求給自己把脈,一屋子人都圍過來了,到處傳,把親戚朋友都叫來了,一下午看了15個人。”
  長於中醫世家,耳濡目染間,王廣宇對中醫產生了濃厚興趣。但他真正開始學醫,還是從十七歲做赤腳醫生開始。
  “我小時偷蘋果偷黃瓜,是小孩頭,淘氣,個頭又低,自卑,但內心很好強,想讓人尊重。從當赤腳醫生起,就想做一番事業了。”王廣宇道。
  1975年,王廣宇來到新鄭市具茨山千戶寨,在鄉村醫院當了兩年赤腳醫生。
  當年的他,背藥箱拿聽診器,到處跑,自己種菜吃。出診一次收一毛多錢,鄉親們喜歡他心疼他,打一大碗荷包雞蛋給他,不吃都不行。
  2014年7月4日下午,我們來到具茨山下千戶寨尋找那家鄉村醫院。醫院已不在,分成了幾個醫療點。
  走進靜悄悄的千戶寨,王廣宇有點兒思緒萬千。路邊一棵大核桃樹,枝葉繁茂,遮出一地綠萌,青核桃長成小兒拳頭大了。樹下,有三個老鄉在聊天。
  王廣宇走過去,親熱地打招呼。他很註意地看一個中年婦女的臉:“是面部神經麻痹嗎?”對方點頭。
  王廣宇拉個小板凳坐下,馬上給她把脈,道:“你多大了?”“55歲。”“比我大兩歲,你是大姐呢,怎麼得的病?好管事好生氣吧······”
  他問診詳盡:“晚上喉嚨乾不乾?大便乾不乾?我給你開幾服藥吃吃,電話留給你,吃完再給我打電話,我給你調方子。”
  看完病,他四處瞅,我從採訪本上撕下一張紙,將筆遞給他,王廣宇開方子:“方子拿去,抓藥的肯定會說是名醫的方子,有辨證,藥很少,只有十一種,不給你開天麻,一是貴,二是有假的。總共六服藥,一天喝兩次。”
  看到核桃樹下的王廣宇,我有些恍惚。一個走遍全世界的名醫,一個自己有藥廠有實力收購國外醫院的企業家,身份變了,內心始終未變,仍是多年前那個十七歲的赤腳醫生。
  當天下午3點半,我們抵達具茨山邊的馱窯村片醫診所,找到了他當年的同事王斌,年輕時他跟他學過製劑。
  當年學製劑的小青年,現在早已擁有自己的藥廠,王廣宇道:“我的藥廠有八十多個藥,一年一個億產值,冬凌草片一年產值一千二百萬,河南市場我占60%。”
  王斌對當年的王廣宇印象深刻:“他好學愛乾凈好鑽研,勤快。千戶寨山路只有一人寬,醫生門診少,大小病都是出診。他跟著有經驗的醫生,騎著自行車,到處出診。”
  為更好地給村民看病,他還經常把父親接過來,父子齊上陣,研究疑難雜症。
  因為表現優秀,他下鄉不到兩年就被推薦,調到鄭州中原區人民醫院,坐診中醫科。
  成長:“以身試法”、“勇於創新”
  成為名醫,王廣宇除了過人的天分及勤奮外,還有“以身試法”的奉獻精神,他曾親試數百服中藥治療自己的膽囊炎。
  成為企業家,他勇於創新。一個真正自主創新的新藥,在中國審批下來是非常艱難的過程。很多大藥廠會選擇仿製藥繞過去,還有廠家會選擇級別低的批號去上市。但王廣宇,要做就做最好的。到2014年,他終於拿到“前列泌尿栓”的“國藥準字”。“證書本身,即價值巨大。”他說。
  做名醫,他勇於奉獻。
  1983年,王廣宇患上膽囊炎,開始他自己配中藥,吃了不少,病情沒好轉。朋友勸他,手術切了吧,可他相信只有中醫才能將一些頑疾根治。他一定要找到中醫良方。
  他從單位請假,走了十幾個城市游學,查閱文獻,親試了十幾個民間方子。整整尋了一年,體驗了六百多服中藥。病情不能根除。
  回到家中,他陷入深深思考中,突然悟到原來的治療都是針對膽囊的,但引發疾病的原因可能在肝。肝膽相照,肝為臟,膽為腑,膽汁流向是由上而下,需要借助肝的餘氣而流動,肝餘氣流失,會肝失虛泄至肝氣鬱結,膽汁難以順行,疾病發作。
  想到此,他用活血散淤平肝清肝瀉肝火行氣的方子配藥,他喝完自配的第四劑中藥時,鑽心疼痛漸消失.再服20劑,疼痛完全消失。再去醫院做B超,膽囊炎完全治愈了。
  做事業,他長於鑽研。
  他細緻區分了不孕不育的各種類型和各種癥狀,並對症對狀將世代經驗效方,由原來的兩到三個,增加到現在的幾個系列,幾十個特效藥方,同時還研製成功了完整的系列製劑和便於郵寄服用的中成藥膠囊,以及適應不同癥狀的一藥多種號劑,隨症加減,如"前列腺散"一藥就研製了六種劑號。
  做企業,他勇於創新。
  王廣宇在中原區人民醫院做到業務副院長,1983年,父親王庚賢開辦了全國第一家不孕不育門診,病人從全省乃至全國擁來。王廣宇從助手後來變成接班人。一家小門診,也發展成專業的專科醫院美信醫院,王氏父子醫學治療不孕不育,在全國聲名鵲起。
  之後他曾有短期改行。他在珠海投資十套別墅,獲得十倍利潤。之後回新鄭徵了150畝地,做了“天下第一莊”。1992年和一個台商註冊了一家中台合資房地產公司——大瑜房地產開發公司,“我投了一千多萬,後因故退出。其實我是河南第一批房地產商,做下去會掙大錢。冥冥之中,還是中醫葯在召喚我。放棄唾手可得的機遇與暴利,1994年,再回本行。中醫還是我生命的根。”
  1999年,再回本行五年後,不安分的王廣宇又開始想做事。
  他開始致力於中藥的創新——“前列泌尿栓”的研發、審批、上市。到2014年拿到它的國藥準字,證書本身,價值巨大。
  父子兩人的醫院,紅紅火火,王廣宇發現,父子倆再辛苦,也只能看幾十個病號,擴充專家隊伍,一天也不過數百人。怎樣服務更多的人群?救治更多的病人?
  王廣宇想做成藥,他將切入點選在男性不育致病率最高的前列腺上。治療這類疾病,王家有獨特經驗。但藥怎麼用,是個問題。
  王廣宇決定採用栓劑直腸給藥,因為它對患者無痛苦、作用快、療效高。
  花了兩年時間,他才將中藥中精粹完全提煉出來,又經2000多次試驗,將栓劑定型。
  之後動物試驗——毒理試驗——人體試驗,過程屢遭曲折,包括“非典”時期全面停頓。
  1999年,王廣宇研製的“前列泌尿栓”獲得了香港國際藥物研究會金獎。2003年六月,他斥資七千萬元,兼併三門峽製藥二廠,建立了8條生產線的GMP生產基地,形成了“醫葯並舉”的產業發展格局。其中一條生產線,就是栓劑的專用生產線。
  1999年,泌尿栓第一年銷售三千萬。
  王廣宇買藥廠,也是大折騰,三門峽第二製藥廠,是豫西最大、批准文號最多的藥廠。他以民營醫院老闆身份買斷,業內震動。
  從1999年開始,他的眼光逐漸轉向更廣闊的世界。
  他先後來到香港澳門及東南亞歐洲多地,行醫坐診,希望他們認可中醫中藥。
  王氏家族偏方很多,“比如把川穹碾碎,腳踩一踩,就能治痛風的腳後跟痛。簡單,但有奇效。在國外,很受歡迎。”王廣宇道。
  他的醫術及驗方,迅速贏得了病人,在香港,他治好一個“大亨”的不育,聲名很快在香港華人界傳開。
  1999年,他在馬來西亞行醫,由華僑牽頭接診了當地的一個警察局長,50多歲的局長陽痿,中藥調理兩個月,初見成效。之後,警察局長不間斷地介紹親友來找王廣宇治病。
  對王廣宇而言,“異國行醫積累了大量的臨床經驗,中醫講究因人因地因時制宜,我接觸不同人種的發病特點,處理很多疑難雜症,都成為日後行醫的財富。”
  “治病掙錢包括聲名日益彰顯,還不是我想要的。我還是不安分,在東南亞,我發現做小診所可以,做大不行。中醫走出去,還要尋求新的道路。”王廣宇道。
  他要探求新的方向,他的目光,轉向了美國加拿大。最終,在異國購買頂尖醫院的夢想,在他手中實現了。  (原標題:溫暖“男神”是怎樣煉成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m94xmgpb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